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5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讲话提出文化复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必须认清和接受中华文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篇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传四海

  作者简介:李静,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英语笔译专业

  1、引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人类的生活形态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被拉近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球村”里,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一个国家在与别国交往的时候也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影响。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各国之间的焦点。提高自己的文化实力,树力良好的国际形象,能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冲突。

  2、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的去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3、中华文化软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经济崛起、国力大增之时,也十分注重挖掘文化的潜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3.1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把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称作“硬实力”的话,那么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就可以称作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方面的国家软实力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

  3.2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3.3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新世纪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走出去”而成为人类的和世界的。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中华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政府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企业可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

  4、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4.1树立有亲和力的国际形象

  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特别要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我们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把“和谐”、“共享”的理念当作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共同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认真执行国际规则。近几年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个公民权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倡导并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同时为推动“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解决非洲国家债务问题、促进伊朗核危机和平解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等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4.2建立孔子学院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纽带,对加强各国之间的学习和借鉴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广泛和深入,汉语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提升,汉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重视。

  各地孔子学院,做到了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对“大和文化”价值观的尊敬、理解和赞同。孔子学院通过平和、吸引、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理解,释放善意,以此打破隔阂、误解,使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加深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华文明的了解,从而有助于优化中国国际形象;有助于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无穷魅力;有助于展示中国文化外交的独特魅力。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外交当中一项创新的举措,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最鲜亮品牌。它实现了“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目标,搭建了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桥梁,在这种双向文化传播中,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不断走向成长和成熟。

  4.3培养跨文化交际管理师

  跨文化交际管理师是由上海儒鸿书院首推的一个新兴职业。“跨文化交际管理师”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什么”;“东西方文化比较”;“怎样从审美视角学习国学,进而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优秀品格”等概念。“跨文化交际管理师”技能就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点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琴、棋、书、画、茶之国学技艺修养,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具体话语沟通艺术、跨文化交际艺术、形象与礼仪艺术的实践技巧与案例,掌握业务实务中跨文化交际管理技能。(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指导教师:辛红

  参考文献

  [1] 汉办: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特刊[j],北京,2008.29.

  [2] 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m].北京:外研社,2010.475-476.

  [3] 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4] [美]肯尼迪.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m].胡少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1992.152.

  [5] 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新视野[j],2002(3):66-68.

  [6] 李智.《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软权力的运用》,《太平洋学报》[j],2004年第2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篇二

  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简介:张如一,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

  何春燕,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

  杨宇,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

  摘 要:讲话提出文化复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必须认清和接受中华文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保留和传承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然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关键词:精神、文化复兴、文化创新、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在党的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这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根本。在今天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由于了华夏文化维系着我们偌大一个国家,维系着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强,民族才有自信之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赖着中华文明的崛起,需要由思想和文化来引导。

  学习精神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他引领着我们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保护文化,发扬文化是我们这一辈人所应担当的责任。中华文明在近代遭遇了巨大的冲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在新旧文明的冲击之下摇摆不定。但是文化并非静态的。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在冲击中不断发展的。老的糟粕在冲击中被抛弃,但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我们决计不能舍弃。孔子宣仁,墨子宣义,管仲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司马迁宫刑写史,岳鹏举精忠报国,非为帝家之犬彘。这正是中华的文化教谕古人遵从自己内心的正义,直笔写史,保家卫国,难道有人可以让他们的心屈从么?孔子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华文化予我们的天态心性从骨子里面渗入我们的人生和百事,我们因为中华文化而血肉相连,因为相连而相爱相恨,我们将以自己的言行反馈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也将带领我们走向崛起,中华之崛起。固守这些文化脉络不足以光复中华文明昔日的荣光。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依靠创新。一个不会创新的民族最终将会因此消亡。而包容性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汇聚百家之长,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不断的进步,而没有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的报告就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新的高度,中华文化要吸收当今时代的优秀之处,更要发扬光大。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他们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消化吸收使之中国化,只有这样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从而更加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文化既可以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经济文明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时下炙手可热的大产业,中国由一个单一接受外来文化输入的国家要逐渐转型变成一个文化输出国家,让中国自己的东西让世界逐渐接受,让世界看到中国,让中国展现自己。中华文化有很多东西都隐藏这巨大的经济价值,仅仅美国迪斯尼拍摄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狂卷票房,名利双收。而中国人本身,更加需要在骨子里挖掘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化更加依赖各种载体,例如媒体,电影,动画形象之类的来传播。文化和商业皆可发展,先进的文化也是先进的生产力。正如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文化就是新的经济发展主体中强劲的一支。发展文化,益处万千,以经济推动也能回馈经济。而淡漠文化,忘记文化就是背叛,抛弃自己的文化,则如亡国。

  我们要准确把握的基本精神。学习和贯彻十八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积极参加党的各项活动,联系实际注重效果,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号手头的知识以武装自己,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活动之中能够出一份力。这需要每个人去做去想,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培养有智慧有思考能力的公民,能为祖国思考命运的公民,而非顺民。精神提出要中华文化的复兴,就是要重建中国人民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一个以礼义廉耻,科学发展观,新旧观点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精神指引着我们向前,而要走向多远,那要我们一脚一足来开拓。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平台开组织宣传精神的学习,比如腾讯的qq平台、校网、论坛,这是我们留下足迹的地方,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召开之后,胡锦涛主席带领我们走向中国的新篇章,中国文化二字也因此更加重要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文化强国号角终将吹响。我们大学生犹如刚起的朝阳,是社会蓬勃发展新的一轮动力,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当今大学生更应以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来学习和发扬,好好学习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祖国并非一个空谈的概念,她在我们每个人脚下,每个人心中,每个人手中,她是我们千万人意志的集合,我们怎么能让这个意志衰弱?中华文化必因我们而更加宏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并非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国家又有什么不可能呢?让我们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 同志当选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3] 温家宝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看了“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关于文化政治论文800字

2.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

3.关于传统文化政治论文3000字

4.传统文化的政治论文2500字

5.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