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

发布时间:2021-09-04
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每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基本准则。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篇一

  现实需要实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每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基本准则。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虽然很难做到实事求是,但一定要以实事求是为标准。本文主要从实事求是的内涵出发,提出了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说实话,做实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字]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践

  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每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基本准则。从目前来看,不少人把实事求是抛置脑后,是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实事求是,我们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现实需要实事求是精神。

  一、实事求是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赋予实事求是新的思想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

  现在,人们经常这样解释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的对待和处理问题。不管作何解释,实事求是都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努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自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观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在客观事物的普遍必然的联系与变化中去认识和改造自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我们从事一定的实践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具体条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二、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日常生活中,不实事求是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搞一些形式主义,不敢创新、不求发展;墨守成规,不参加实际工作,不深入群众调查就轻易下结论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呢?

  2.1 缺乏勇气和魄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就不敢做任何理论突破,畏缩不前,害怕违背老一辈的原则;同时又患得患失,因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肯定一些东西,否定另一些东西,所以考虑到自己的官位,家人和物质利益得失,就下不了决心了。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确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才使自己明知如何做是正确的,也下不了手。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就是走了一条与列宁靠城市武装起义相反的道路;邓小平同志设计并领导的改革开放,则是摆脱了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扬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可见一个人要想领导中国,要想成就一件大事,不仅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更要有一定的政治勇气和魄力,只有这样才能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天地。

  2.2 缺乏知识素养

  很多人对实事求是很赞成,但是由于知识水平,能力有限,也会导致实事求是的实践效果不佳。首先,一个领导如果对自己所掌控领域的专业不精通,那么就很难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如果领导的方法不科学,不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和劝告,也不会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另外,领导如果不能深入实际去调查研究,仅凭一面之词或肤浅的报告,也很难做出科学的结论。

  2.3 缺乏品德修养

  缺乏品德修养的人,最突出的就是那些爱慕虚荣,死要面子的人;另外就是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的人,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只喜欢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不为老百姓办事,不求发展。如果只是一味的求稳定,追求自己的快乐,我们的社会还能有进步吗?

  三、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既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实事求是的现象,我们就要想办法去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3.1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同时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统一起来。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密不可分,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实事求是,更要不断解放思想,同时解放思想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思想解放,行动上也要跟得上,如果行动还是老样子,那叫瞎解放,可见实事求是要有定位。

  3.2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就是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与时俱进就是不断随时代走,只有外在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与丰富,人生才有意义,事业前程才能飞黄腾达。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是党的精髓,永远不过时,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把握住现在之势,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乘势而进。更要敢想、敢说、敢干,创造性必须与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

  3.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不唯上,主要指各级机关和领导人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对上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级政策和决策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化,切实有效的加以实行。

  不唯书,指的是不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还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实践不陷入盲目境地;其次,将实践中的具体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

  只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找到事物内部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3.4 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实践检验

  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客观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调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看问题要全面,领导干部不仅要实际调查,还要多同别人交换经验,多听批评指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它不仅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与联系发展的观点,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标志,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和得以实现的保证[5]。

  总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6]。更是不掺杂主观,唯书,唯上的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主观目的上要以实事求是为标准。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事有目标,有定位;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志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2]徐志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3]徐志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4]庄福龄.毛泽东思想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

  [5]庄福龄.毛泽东思想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1页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

  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篇二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摘要:近期,同志在演讲中提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由于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论断,因此本文不再讨论它的重要性和意义,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是前人多次讨论过的话题,然而大多是从马克思主义或哲学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的,本文则以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该问题。我们从认识论的前沿理论出发讨论事实的概念,经过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我们认为,对实事的认识由于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不容易辨识,同样求是的方法和过程也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关键词:事实;辩识;政治社会学

  一、事实的辨识

  1.三个事实概念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内涵凝练而科学的概括。从第二句话中可以看出,实事求是的逻辑起点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我们把实事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事实是允许的。

  我们首先从认识论上来讨论一下事实的概念。“科学事实是一种特殊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的现实原型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科学事实这三个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统称为事实。由于它们的区别,在一定的场合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以免造成混淆。”实事求是之所以是科学论断,从认识论上说就是从客观事实出发而“求”,“求”的结果是经验事实升华为科学事实,从而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规律——“是”——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相符合。牛顿根据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说明,主体在面对客观事实时的经验活动是特殊的,不同的主体和不同的经验活动使得是牛顿而不是别人发现苹果落地的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客观事实上,而在主体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中。正是不同主体认识过程的差异使得面对相同的客观事实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

  2.事实的社会性

  任何客观事实只有被主体经验到才能算是事实。没有或不能被主体经验到的客观事实是人类无法加以认识的,因此虽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无时无刻地在发生作用,但人类却无能为力。客观事实是呈现在主体面前的事实,也就是说事实是人的事实。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认识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因素也就不可避免地对什么是事实产生影响。这已经被科学家和哲学家证明,如在库恩的“科学共同体”中,当一个新的主流范式确立后,这一共同体内的科学家即在范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研究者并不试图否定理论……就像一个棋手并不质疑下棋的规则一样。”库恩的科学即社会实践的概念启发了近期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我们把科学视为一种‘社会建制’,意思是指科学是在社会角色编组下的一种活动与实践,这些角色有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的学生、科学教授、科学期刊编辑、实验室助理等。我们也认为科学是在建制的地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大学——进行的活动,并且受到科层体制机构的约束、发给薪水和进行管理——包括各种委员会、专业公会、国际会议、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以及大学系所等……读者从这种描述中可以立即看出,到底哪些事情会成为科学事实,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事实与政治

  人类经验到客观事实并试图加以认识从而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过程是困难重重的。而当主体的认识活动中反映政治现实的权力因素也掺杂进来时,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知识的获取,就会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从而知识的可靠性就成问题,不可靠的知识(理论)指导的实践后果也就充满各种变数。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讲了一个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前一个阶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时候严格照章办事,不徇私情,不避权贵,结果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这些人通过齐景公身边的“二馋”、“三邪”之类的人对晏子加以诋毁,使得齐景公要严惩晏子。后一个阶段,晏子“转型”了,大开后门,结果“二馋”、 “三邪”之流在齐景公耳边大肆褒扬晏子的政绩,结果使得齐景公表扬晏子。当然,晏子如实地告诉了齐景公在东阿执政的实际情况,说他从前才是应该得到表扬,而此后应该得到惩罚。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不过即使细节上有所出入也仍然是可信的。

  二、“求是”的过程和方法很重要

  1.谁在“求”很重要

  从上述的引用和晏子的故事可以看出,“求”是对领导人而言的。毛泽东先生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方法论角度而言的,领导干部如果掌握了好的和正确的方法,不但什么是事实能够弄清楚,实践的可欲的局面也可以获得。比如,上述晏子故事的后续版本——齐威王和东阿大夫的故事,齐威王听到东阿大夫受到近臣的一致赞誉而派人实地调查,发现东阿大夫“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的诡计后烹了那位不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官。

  然而单靠领导干部掌握正确的方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齐威王的故事还没完。“后来威王又出现骄傲情绪,喜欢听亲信的奉承话,不爱听批评。《战国策》上说,在这种情况下,丞相驺忌又给他说了一段讽喻的话:有一天我照镜子自觉很美,问妻、妾和邻人,我同城北徐公谁美,都说徐公比不上我。待徐公来了,当面一看,我哪里比得上徐公啊。我仔细想了想才明白,原来妻子偏爱我,妾怕我,邻人有求于我。威王听了,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凡当面提批评意见的,上等奖,书面批评的中等奖,间接批评的三等奖。”齐威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事实的问题可以随着领导人的兴趣和意志的转移而变化。领导人志在较真,下属汇报上来的情况就可能是事实;领导人志在自满,下属汇报上来的情况就可能是他们加工过的或违心承认的事实。当然也不能说责任就在那些一味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下属身上。先生引用裴矩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儿,对司马光的评论深表赞同。“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2. 如何“求”是关键

  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的概念揭示了科学家社群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社会和政治方面。在主流范式建构的常态科学期间,一方面,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共同体内的科学家在主流范式的共识下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新理论范式的破坏性也需要对社群内的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加以约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共同体的共识和约束的辩证的互动关系。如果缺乏共识,任何人都可以任意选择课题和享有充分的研究自由,那么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的进步是艰难的;如果约束过甚,那么新的理论范式,也就是科学革命带来的突变性的科学进步更加难以取得。因此需要在这二者之间达成一个适当的平衡。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保障实事求是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党的领袖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就说明政治生活中的实事求是比科学界的实事求是还要有难度,更需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方法和过程。

  三、结语

  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因为这一论断符合科学认识论的规律,然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却有着各种困难。首先,什么是事实并非能够轻易识别。这不论是对科学家、普通人还是政府官员都一样,而深层的根源在于主体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渗透和干扰使得事实社会化和政治化。其次,求是的方法和过程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这对于科学共同体、经济组织、社会和政治组织也都一样,深层的根源在于求是的过程中存在着的规范性的共识和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协调得好,那么“求到是”和“利用好是”就是可能的,反之协调不好,实践中的挫折就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李祖扬.科学认识论简明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德兰狄.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m].张茂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沃尔夫.哲学概论[m].郭实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刘绍楹.寻觅人生的钥匙[m].海潮出版社,1989.

  [7]许评.齐鲁青未了[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8].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学习时报,2012.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

  
看了“大学政治论文实事求是”的人还看:

1.浅谈实事求是与大学生的毛概论文

2.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3.大学政治论文3000字

4.浅谈实事求是与大学生的毛概论文(2)

5.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