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1
2017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目前国内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形势进一步加深。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2017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2017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

  摘 要: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为原则,以“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从多个层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于此同时,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如: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等也是尤为必要的,有效的政策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

  关键词:国外循环经济 国内循环经济 政策研究现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在使用中促进产品的反复利用;从生产和消费中回收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在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指导下,各类企业与社会参与而实施的,因此完备的政策法规是推进循环经济顺利实施的内在的动力因素,实施成功与否与政策法规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到一些有关循环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国外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现状

  (一)德国

  德国循环经济政策研究主要是围绕废弃物领域,为促进污染物的减少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德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来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垃圾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活动中。

  1.税收政策。德国政府于1998年制订了“绿色规划”,对税收体制进行改革,在国内工业领域和金融投资中纳入生态税,2000年开始实施该税制。生态税是对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使用对环境产生有毒有害材料生产的产品新增的税种。生态税的引入可促进各企业改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有利于政府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商的行为。还有其它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加大设备折旧率,免交销售税等。

  2.抵押金返还政策。抵押金返还政策主要是针对消费领域制定的,对消费者购买含有包装和容器的产品,在购买时按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包装和容器使用的押金,在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消费者把包装和容器退还给商店就可取回抵押金。德国政府在《包装条例》中规定,如果被消费的容器如液体饮料等的容器,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则消费者在购买时必须为每个容器额外支付0.25欧元的押金,当容器容量超过1.5升时,需多付0.5欧元。在《饮料容器实施强制抵押金制度》中规定,在德国境内任何人购买饮料时,都必须要为每个容器额外支付0.5马克的押金。以上所制定的条例、制度都要求消费者把使用后的容器和包装按要求返还到购买处,押金才能予以退还。

  3.废弃物收费与处理政策。德国废弃物处理费的缴费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和生产者。对居民收费,主要是按户收取、也有计量收费,按不同废物和废物不同量收取费用。对生产者收费,主要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要求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负责,迫使生产者对其使用的落后生产技术予以更新改造。对居民和生产者收取的垃圾费增加了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今后垃圾处理积累了资金。

  废弃物处理是一项投资巨大、全民参与的事业,仅靠政府的投资无法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德国政府广泛吸引私人经济投资参与,逐步推动废弃物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dsd双轨回收系统有限公司就是废弃物处置的成功典例。

  4.财政补贴。德国政府很重视环保设施和节能设施的建设,规定对各类环保设施的兴建给予相当于其投资费用1%的补贴;对节能设施建造与改造给予其投资费用25%的补贴率。

  (二)日本

  日本在推进循环型社会过程中,制定了各种资金投入和税收制度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1.融资政策。日本政府对于从事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工艺改造、新设备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从日本政策开发银行享受政策贷款利率。

  非赢利性的金融机构可为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项目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并给予各种税收优惠。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主要有优惠政策和退税政策。政府对各类环保设施,在其原有折旧率的基础上再增加14%~20%的特别折旧,加大设备折旧率。对废弃物如废塑料制品、建筑废物和废木材等进行资源化处理的设备或装置,政府也有所规定,该设备或装置在使用年度内除了享受正常的普通退税外,还享受特别退税,标准是按取得价格的14%。对公害防止设施可减免固定资产税。

  3.预算政策。对从事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各企业给予补贴,补助费占研发费的1/2左右;对于民间从事实用先进技术研究的企业给予2/3的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1亿日元。对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工艺流程和设备的企业给予补助,费用占其生产和试验费用的1/2。对企业引进合理利用资源的先进设备给予1/3的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2亿日元。

  4.公众参与政策。日本政府在建立循环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公众的参与,政府规定媒体要承担宣传循环经济、提高人民节约意识的社会责任。通过其它各种手段,如把循环经济纳入学校教育中;动员市民开展垃圾收集活动,尤其是废旧电子产品、电池等的回收,提高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公众减少对过量、奢华包装产品的消费,进行适度消费和正确购物,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延长一次性用品和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使用期限;向公众发放有关垃圾分类和处理的资料等进行宣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产品的节约使用、废弃物的回收中,以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美国

  美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循环消费政策。循环消费主要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同一件商品对一个消费者失去了价值,但同时却对另一个消费者有利用价值,因此消费者之间可以实现产品的有偿转让来实现循环消费。主要是通过网络在政府规定或支持的商业网站进行旧货交易,也可同慈善机构、定期举行的甩卖活动进行旧货买卖。

  2.能源政策。美国主要是通过财政手段来激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拨款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抵税优惠。政府部门带头使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产品。对于生产节能型家电的企业提供抵税优惠。鼓励研发和使用新型的采用可再生能源车辆,以节约石油资源。

  (四)其他国家

  除以上三个国家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也有相应的政策体系。

  荷兰的废水、废弃物处理收费政策,固体废弃物处理厂由政府投资建立,每处理1公斤垃圾规定收费0.16荷兰盾。

  瑞士政府规定,企业在使废弃的塑料瓶回收率达到75%,才能获准广泛生产与使用塑料瓶。在全国各地设立专门的回收箱分别对废罐头盒、废电池回收以作它用。

  韩国的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指“废弃物预付金制度”,即生产单位依据其产品将出售数量、按比例向政府预付一定的数量的资金作为押金,政府再根据其最终废弃资源的情况,确定返还押金的比例。还有瑞典、丹麦等各国都有与其发展循环经济相配套的政策体系。

  二、国内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循环经济政策的研究也较多,主要是基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节约。学者们在财税政策和立法专项方面的研究较其它方面多。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从国家、企业、社会层面推动循环经济的试点企业和园区等不同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最终希望在全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学者们研究主要概括如下。

  1.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想的政策手段。财税政策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政府通过制定财税政策可以主导市场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财税政策可用来鼓励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有意义的科研开发、设备更新、工艺改造等经济活动。财税政策主要有:绿色购买政策、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学者们对现有的税收提出改革性建议,主要有:扩大征收范围;设立资源消费税;实行差别税率;提高污染物排放税;资源税的征收应转变为事前行为;细化税收的优惠政策如:免征关税,税收抵扣,加速折旧等。

  2.产业政策。要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就必须坚决改变过去的分散发展的产业布局政策,积极推进企业积聚化、延伸产业链、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3.技术政策。循环经济技术政策主要有清洁生产技术政策、废弃物处理技术政策、污染物治理技术政策,总之是要保证所有产业内的资源都能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4.价格政策。提高初始资源价格;提高废弃物排放成本;降低废弃物再生利用成本;降低循环经济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这些价格政策的出台可以促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减少;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更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环保产业、清洁产品的开发。

  三、启示

  纵观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可以发现循环经济的政策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公众参与性政策,政府的规制性政策和利用市场运作的市场性政策。

  1.规制性政策。规制性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和控制手段主导市场行为,政府的这些命令和手段对市场具有指导和驱动作用,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这些命令和手段一般有法律法规、禁令、规划计划等,且操作单一化。循环经济的规制性政策大多是以立法形式制定,主要有综合法、基本法和专项法,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社会公众参与性政策。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循环经济的推进除了依靠政府外,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方面,公众参与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将循环经济纳入学校教育中,从小进行宣传教育;规定媒体必需承担宣传循环经济的社会责任;组织民间团体进行宣传;发放宣传知识手册与材料,建立信息公布平台,及时公布一些在生产中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产品和发展落后的企业,进行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便于公众及时了解信息,适时进行监督。宣传公众主要是在消费方面,防止过度消费,购买适度包装的产品,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在日常的垃圾收集中进行分类,尤其是对废旧资源的回收与分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在群体之间进行循环利用,避免其过早成为废弃物。最终促使公众通过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以及环境友好的适度消费模式。

  3.市场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税收、收费、补贴和价格等政策。

  税收政策有税收减免和优惠、生态税收等政策,主要表现为对企业从事循环利用设备生产的免征销售税;对进行废旧资源处理的企业给予普通退税和特别退税优惠;对用再生能源生产产品和节能型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抵免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进行清洁生产,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收费政策,主要是要对废弃物和污染物征收处理费。对企业和消费者依据不同规定收费,对生产者来说延伸生产责任制,对产品废弃物回收处理负责,按照企业排污量、污染程度进行收费;对消费者按户按人口按量等标准收取。最后积累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的资金,并可广泛接纳社会私人经济以承包、服务协议等多种形式参与这项措施。

  补贴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对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要求进行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设备研发的企业和个人以直接性补贴、间接性补贴、投资、贷款、奖励、优先支持股票上市等形式进行鼓励,以促进市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活动中,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模生产的目标。

  总之,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是在政府的指导与驱动下,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从而形成规制性政策、参与性政策和市场性政策的政策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刘金华.日本循环型社会发展动向[j].环保视窗,20xx(4)

  2.赵景华,王雍君.德、日、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3.陈灵.循环经济论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林云莲.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1)

  5.谯薇,蒋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2)

  6.郑云虹,李凯,武珊.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4(4)

  7.周宏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xx(8)

  2017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篇二:《国内外cbd总部经济发展比较》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展总部经济和cbd发展总部经济的国内外情况分析和比较,阐明了国内cbd作为商务中心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国内重点城市cbd发展总部经济,壮大首都经济实力和实现经济国际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总部经济 cbd总部经济 比较

  总部经济是基于企业价值链和比较优势理论,以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为基础,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等形式的“总部”,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地区、全国乃至跨国界的地区实施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国外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总部经济是跨国公司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涵和突出标志。根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总部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就占同期全球跨国投资额的1/3。此外,跨国公司还是国际资源要素的集约配置极、各类有形无形贸易的驱动极和高新技术的开发极。

  从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的情况来看,国外总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是纽约、伦敦、东京,另外大阪、巴黎等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情况也不错。东京拥有世界(财富)500强的总部数量最多,达到69家,如果加上作为东京都市圈的大阪,共有90家世界(财富)500强的总部设在了这两个城市。纽约只有25家,这在几个国际中心城市中不算突出,从数量上看与美国入选世界500强最多(2001年世界(财富)500强中美国有185家入围,日本有104家)的地位并不相称。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分别有26家和23家世界(财富)500强总部。

  从五城市拥有世界(财富)500强分行业的情况来看,考虑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显然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为突出,而东京则无论是在制造业(38家)、金融业(16家)还是电信(2家)、零售(3家)以及作为总部经济城市辅助支持行业的印刷出版(2家)、广告(1家)、运输(5家,包括邮递包裹、铁路、航空)等行业的发展都更强大、更全面。因此,可以说东京的总部经济发展是这五个城市中(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而纽约则显然更侧重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以银行、证券和保险对现代经济控制力来形成和维持其作为总部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力。而大阪则更像是东京都市圈里的单独功能性城市(制造业)。因为大阪拥有的世界500强中,制造业有9家,占43%;其他类的5个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如果将它们划归制造业的话,则制造业在大阪的重心地位将更加明显(占入选500强企业数的2/3)。

  国外cbd发展总部经济的情况

  以跨国公司和金融财团为主体的总部经济,离不开cbd作为区位空间的支撑。纵观世界上成功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等,往往都是大公司总部聚集地。以曼哈顿为例,仅华尔街就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以及上百家大公司的总部,使得曼哈顿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总部基地和金融中心。跨国公司和金融财团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者,他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将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连为一体。而cbd作为金融中心的重要窗口,首当其冲地成为跨国公司和金融财团的总部和区域总部的承载者。根据世界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规律,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数量的多寡,是cbd能否成为国家级及至世界级cbd的重要因素和标志。

  高度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cbd,又是加速总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和东京的新宿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重要商务区,也是其总部经济的聚集地。从某种意义上,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及区域总部的数量及其本身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决定了对世界或地区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内cbd发展总部经济的情况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在注重国外国内两方面引资的过程中,充分营造了它们作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从而具备了“总部经济”的特征,成为国内“总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几个城市,而北京则显然是国内总部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

  外国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设立总部的首选是北京和上海,尤其是北京。北京虽然在吸引外资的投资的项目数、总金额及平均项目投资强度等方面不如上海,但北京在地区总部、投资管理两个指标上都优于上海,这表明决策和控制,而在上海的投资则更重于生产和制造(这显然与上海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相比之下,世界500强在广州和深圳的投资项目更多是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出发的,就是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投资这两个城市都还是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在地区总部和投资管理乃至研究开发等方面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就更大了。而且,在广州和深圳,尚未投资但已经设立办事处的世界500强企业为数不多,说明这两个城市在以后吸引世界(财富)500强前来投资的后劲不足。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北京和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大大优于国内其他城市;第二,外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首先瞄准的是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在今后仍将成为外国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第三,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吸引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要优于上海。

  参考文献:

  1.赵弘.总部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2.秦敬云.总部经济:概念与现状.上海综合经济,20xx(11)

  3.徐广济,史俊阁.关注总部经济.决策咨询,2004(8)

  4.林向阳.让总部经济成为首都最有价值的投资品牌.投资北京,2004(5)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国外经济形势论文”

  2017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篇三:《国内外经济协调与企业决策》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从时代背景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从国际背景看,存在中国经济内外平衡问题,中国经济2006年增长10.5%,20xx年增长可能达到9.5%左右。

  关键词:经济协调 企业决策 工业化 城市化 外汇储备 汇率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正处在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期,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家在做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既考虑国内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变化,还要观察国内外经济的相互影响。这里,本文就我国经济所处的大阶段、国内外经济的协调、我国经济增长近期预期及挑战等,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决策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科技及政治结构变化。我们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1、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单纯用工业化阶段或城市化阶段都难以完整地概括,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

  首先,我们根据对中美经济史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接近于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应于美国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就业比重对应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相当于美国1900年,即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三产产值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1870年以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只能近似地说,中国现阶段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

  在现有的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他分析比较了1950-1970年期间101个国家(地区)经济结构转变的全过程,勾画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转变的“标准型式”,按他的分析方法,我国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2%,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但我国20xx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22.5%,处在工业化前期。对比钱纳里多国模型的工业化阶段分期理论,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northman)在总结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模型,我国20xx年、200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40.5%、41.8%,得出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处于城市化中期的结论。

  2、“‘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20xx)关键特征归纳及国际比较

  国民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结构、城市化程度、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实力是我们分析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中国经济的五个关键特征,并相应得到收入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城市化指数、消费指数和科研发展指数等五个特征指数。在进一步对“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dp”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农业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二、三产业就业量占总就业量的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和“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和技术人员比例”等具体指标进行测算后,我们发现:中国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12%,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0.93);中国产业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7%,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0.84);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0.68);中国消费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0.69);中国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4%,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0.82)。

  3、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

  在进行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双重性现象在反复出现:

  首先是收入增长的双重性。20xx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居第6名;而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占世界总量的14%,居第2名。从人均来看,中国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34名;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19名。综合比较,中国收入现象呈现双重性:按总量收入居第4位,居世界前列;按人均收入居第126位,仍然落后。

  其次是产业发展的双重性。20xx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均居世界第4位;非农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来看,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75位;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125位。综合比较,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双重性:中国产业总量水平居世界的第5位,名列前茅;但农业比重偏高与服务业比重偏低,因而,产业比率指标居第100位,还是很落后的。

  再次是城市化水平的双重性。20xx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xx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

  第四是消费水平的双重性。20xx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为世界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倒数第2位;中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41个国家中居第36位。综合比较,中国消费水平呈现双重性:中国消费总量水平居第7位,人均消费支出比率在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第36位。

  最后是科技实力的双重性。20xx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居世界第6位;2004年,r&d研究和技术人员总量居世界第2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

  例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6个国家中居第13位;中国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a href='//www.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北壤凇豆释臣颇昙?005》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第26位。综合比较,中国科技实力呈现双重性:中国科技实力总量水平居第4位,比率指标在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20位,属中等水平。

  综上,我们看到,20xx年中国经济按国民收入、城市人口、产业发展、消费以及科技实力五个方面总量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序分别为第4、第5、第1、第7和第4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达到新的高度,位居世界第4名,高于仅按gdp总量指标的排位,表明中国确实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国。但若按人均量或相对量排序,这五大指标分别排在第20、第36、第70、第100、第126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为第70位,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企业决策的国际背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平衡问题

  以下归纳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对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1、现实意义:三大背景新动向下求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现实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大国化: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数量的最大影响国之一,中国的石油依赖度达到40%以上;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已影响到世界,欧美亚对中国和平崛起议论纷纷。其次,世界经济全球化:技术革命快速化、各国经济紧密化、经济制度一体化、资本交易的循环化、跨国公司国际化,把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全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最后,国际经济多极化:所谓多极化就是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新兴的国家的上台,一批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国际间区域间合作也强化了,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区域化;贸易摩擦与金融波动强化;战争、瘟疫等非经济矛盾增多。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上述三个大背景下,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平衡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求解内外平衡有助于协调中外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变动往往是通过经济参数或变量之间的传导作用而发生的,其中最主要的纽带当属汇率,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关键。中美经济关系是中国国内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对美政府债券持有产生的影响非常大。2004年,向美国经常账户提供赤字融资的并不是美国央行,最高的31%这一部分源于中国,其次是日本,为24%。据统计,2004年有三千亿美元官方资本投资到美国,最大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投资,因此,仅仅从贸易赤字看中美关系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我们对美国经常提供的资金。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美国投资的扩大。考虑资金的国与国联系,是判断贸易的国与国联系的重要方面。这意味着,美中贸易的不称。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内外不平衡的表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不平衡问题,其内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太平衡,表现为顺差年年继续增加,2006年更如此:2006年6月份实现了145亿贸易顺差,同比增长是49%,增长幅度相当大;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二是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截至2006年7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5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三是资本流动性过剩,由于我们外汇外资的结售汇制度的收购特点,造成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非常大,造成相当程度的流动性过剩。2005年末,我国银行体系存差资金已达9.4万亿元,为2000年的3.9倍。2000-2004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4%。四是由于银行的存差非常大,会促使银行放贷,刺激和支持投资快速增长。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从外部到内部,从外汇到基础货币,最后影响储蓄和投资关系,内外经济不平衡表现比较突出。

  在国内,经济不太平衡的表现之一就是国内投资和消费的不太平衡。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上半年增长29.8%,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长2.1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第一季度为27.7%,二季度为30.9%,上半年城镇投资31.3%,增长过快;14个省份投资增长超过35%,60多个行业中有30多个行业(制造业)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98,850个。相比之下,我国消费率比较低,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据统计,在6月末,我们城乡储蓄是15.5万亿,比年初又多了1万多亿。高储蓄的一个原因就是预期不乐观,投资渠道不畅等,这也就导致消费增长不足。

  3、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选择

  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有税率、汇率、利率、就业政策,以及行政性干预政策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现在内外协调政策选择中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看待外汇储备规模的问题,二是如何看待汇率水平问题。

  1)外汇储备规模

  从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上,可以部分反映出国内外经济之间的影响,反映出国内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反映出汇率政策变动的影响。外汇储备增加的渠道主要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顺差,企业多结汇、少购汇,外债的增加,个人转移和收益的增加,证券投资的收益,国内机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外汇变化形成的收益等。在外汇储备规模上,近几年有很热烈的争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多种意见,多数人认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①储备至少3个月进口的外汇所需,2001、20xx、20xx年,我国进口总额分别为2,436亿美元、2,592亿美元和4,128亿美元,最少需要年持有外汇储备美元600-1,000亿美元左右;②还外债每年在120-150亿美元之间;③海外投资用汇估计在100亿美元;④外商投资企业年汇出利润估计也在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年度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需要的。以上可以说是在正常条件下的外汇储备规模。但是,在非正常条件下,外汇储备规模就还要有新的因素考虑。比如,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冲击下,在国际金融动荡中,似乎多一点更能抵御外部的金融冲击,更能增强国人的信心,更有能力干预和稳定外汇市场,更能帮助别国度过金融危机。此时,我国外汇储备成了手中一张王牌,成了支持香港对付国际金融炒家的一支利器,成了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砝 码。换言之,按常规经济理论讨论外汇储备规模已不很重要了。多一点外汇储备有什么不好呢?多花一点经济代价,带来一种事关全局经济利益和安全的保证,似乎是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上了500亿美元后,有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1996年过了1,000亿美元,这种意见就更多了。但是,到了1997年8月泰国金融危机后,这种意见似乎越来越少,尽管这时我国外汇储备已接近1,4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7,000亿,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当前,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是不是偏大了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做出判断。首先,比较外汇储备与gdp占比:我国外汇储备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25%,我国gdp占世界的5%,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比和我们gdp的占比相比较是偏大的。其次,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各种机会成本之和高于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储备特别高会抑制对外汇政策尤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最后,我们外汇储备已大大高于外债规模,通常要求这一比例为40%.50%,而现在我们外债规模大概有2,800亿。总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要不要继续当,对我们内外平衡是好处还是坏处,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之所以把外汇储备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毕竟反映了综合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储备上,当然最后体现在国际收支上。

  2)人民币汇率制度

  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已形成的基本框架包括:(1)银行结售汇制度;(2)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3)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如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外汇一级交易商等;(4)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如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等。

  有三种方法计算汇率水平,并对汇率水平的合理性做个初步判断。第一种方法是购买力平价。所谓购买力平价,即以工业化国家产出的相对价格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产出。用这种方法无疑会推出发展中国家货币的现有汇率基本上都是低估的结论,它相当于只是简单地确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货币会趋于升值。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采用大汉堡包指数进行测算,根据这种方法测算,人民币对美元约被低估了56%。

  第二种方法是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是衡量发展中国家汇率水平的最普遍方法。第一步:根据现有的汇率水平并调整周期性因素以后,估计经常项目的今后走向;第二步:估计“基本的”资本流动,基本的资本项目余额主要指fdi和其他中长期的净资本流动,剔除短期借贷、证券组合投资、直接的资本外逃以及官方储备变化。高盛公司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中国的基本国际收支余额无疑是顺差,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并不严重,大约是目前汇率的10%-15%,不足以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国造成太大的冲击。第三种方法是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的估算。这种方法要求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确定变量和选取数据。均衡汇率的实际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供给、需求、外部环境和商业政策四类。主要有实际有效汇率、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国内投资比率、国外直接投资、国际需求水平、贸易条件、开放程度等变量。实际有效汇率指标是衡量一段时期内货币汇率水平的基本工具。实际有效汇率揭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均衡汇率在中长期内面临升值趋势。从1994年到2001年,人民币均衡汇率累计升值20.6%,平均每年升值2.6%。目前实际有效汇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以内外部均衡较为理想的2001年下半年为基础,20xx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6.5%-10%。这个道理对现在仍然是适用的。总之,从以上三种测算,可以看出人民币低估是肯定的。

  在转轨期间,由于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基础差,宏观间接调控手段难以真正奏效。只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汇率机制才能越来越发挥作用。因此,汇率形成机制要市场化,而且其重要性高于汇率水平。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得好,汇率水平才有它的合理性。台大的(孙震)校长在2006年国共论坛上发表讲演时,专门谈到台湾经济自由化有一个经验,就是它的外汇完全自由化太慢了,使得90年代台湾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实践反复证明:汇率形成机制是第一位的,汇率水平高低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方面继续前进,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企业决策的近期背景:经济增长趋势的近期预测

  我院2006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基于以下两种季度计量模型,一种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gdp与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相关分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1、arima模型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趋势

  根据模型预测的要求,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三季度数据,依据数据特性,使用arima(3,1,1)(1,1,1)模型。

  预测结果表明,今年我国第四季度预计经济增长率为1o.3%,和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持平;全年gdp增长将达10.5%,比2005年9.9%的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

  运用arima模型(样本数据为1998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对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其他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请见下表:

  同时,我们运用var模型预测的结果是,2006年四季度比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回落,回落达0.6个百分点;比2006年三季度有小幅回落,达0.2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10.3%,高出2005年0.4个百分点。

  2、20xx年国民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向下微调特征

  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仍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增长速度会有所下调,我们预测20xx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9.5%左右。上述预期与相关机构的预期也存在一致性。以下是8个权威机构最近对20xx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20xx年各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的预期上,各机构平均预期值为9.6%,低于20xx年1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调节下继续放 缓,但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这一结论,与中国企业调查系统今年调查结果相同,即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但也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趋缓。

  四、企业决策的新机遇分析: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

  中国连续15年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而在2000年仅为42.8%,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十五”期末两者相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65%;内资民营投资总量5年问增长了近三成,2005年达到了52.193亿元了。

  本文将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暂归纳了8种模式:

  1、通过跨国公司并购民营企业而形成的完全一体化合作。如西子集团公司先是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的购销合作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合作。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体化后,民营企业仍然拥有独立性和产权,这种合作也即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的公司。前者以股论权,后者以契约分利。

  2、中外双方合作形成跨国公司或多国公司。如20xx年3月,中国・夏梦服饰有限公司与享誉全球的世界精品男装著名领袖企业意大利杰尼亚集团(ermenegildozegna)合资成立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夏梦将全部资产准入合资企业,迄今,该公司生产的“夏梦”服饰,被誉为中国十大男装著名品牌之一。如1999年4月,华立集团与以色列尼斯科工业电表公司合作经营浙江华立尼斯科电器有限公司签约;如温州柳成集团和世界化工龙头瑞士汽巴精化有限公司日前签订合资协议,投资1,300多万美元,双方各持50%股份,成立浙江瑞成珠光颜料有限公司。

  3、通过跨国公司下属公司与中方民营企业母公司出资而形成的在垂直分工下的兄弟式平等合作。如2001年1月,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全世界最大的节能灯具生产商和光源制造商)签订合资协议,合办“浙江阳光照明有限公司”,进行强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4、通过跨国公司资金支持而改制成其子公司而形成的母子型有隶属关系的合作。2006年8月,国内炊具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民营企业――苏泊尔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96.4%的高票通过了《关于苏泊尔与法国seb进行战略合作》的议案,这意味着法国seb收购苏泊尔,通过资金支持而控股苏泊尔集团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5、跨国公司与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贴牌生产甚至技术入股(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入股)等方式形成的知识产权合作。类似事例有很多,中国的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加工贸易,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国内资民营企业为跨功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再内销或出口,这种现象在苏南、浙江和广东三省尤为普遍。

  6、中方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或是接受跨国公司订单进行生产,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客户的购销合作。如1997年8月,浙江万向集团正式获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可口可乐公司98%以上的原料在中国采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包装物料就是由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供应,经过其对国内供应商的长期培植和考察,迄今,可口可乐公司从生产线、原材料到包装物料、运输工具和销售设备都能从国内供应而且质量也能达到国际水平。

  7、承接跨国公司代理业务甚至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的委托式合作等。美国的必能信和德国的stapla,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家超声波焊接设备生产商,它们在中国都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其代理商,向国内甚至亚洲区的其他客户销售其产品。

  8、中外双方在某一项目上进行的短期合作。如2000年,温州庄吉集团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正装休闲化的缔造者、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委员会委员毛里齐奥・巴达萨里先生担任“judger庄吉”首席设计师;同时聘请意大利著名工艺师尼克罗・伯格拉里先生为技术顾问,并率先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庄吉服装设计工作室”,他们每年为庄吉集团提供400多个服装设计款式。又比如20xx年8月,西子集团与德国相关方面签订了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协议书

  各种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1)品牌、技术等知识产权合作仍保持较大比重,并会持续继续相当一段时间。迄今为止,我国共有约465万户民营企业,其中16.8万户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3.4%,购买了境外品牌的使用权;有74.5万户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6.1%,购买了国内外的专利技术包括技术专利和设备。2)简单的合作在向复杂的合作演进。如初期的一部分项目合作、技术品牌合作,在向股权合资合作方面演进。如万向集团既为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配套生产传动轴,也在一步步收购美国相关企业的股权,走向世界。3)有主有次的合作在向平等的合作演进。4)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系统,成为其稳定供应商的合作现象会逐渐增多,但是速度不会很快,分布的产业领域会日趋不均衡。5)双主体的合作会逐渐向多主体发展。其中令人注目的是,中国东部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同时,与中西部企业发展各类合作关系,造成一种连锁式开发合作。这为更好地发挥中西部土地和资源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1.2017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2.2017经济形势论文

3.2017年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4.2017形势政策论文关于经济形势2000字

5.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