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

发布时间:2021-08-16
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

  政治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下面是小编整理了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篇一

  浅析政治与道德

  摘要政治学的发展总体上有现实主义政治观和理想主义政治观两种流派。现实主义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一体不分的。所以现实主义政治也就无视道德等伦理价值。相反,理想主义政治观在重视权力和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政治权利、政治道德、法律治理等等社会价值。相比现实主义政治的野蛮与血腥,理想主义政治也具有了更多的人性和关怀。

  关键词政治权利 政治道德 法律治理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71-02

  政治中究竟有没有道德?这是我们透彻理解政治的含义首要的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

  中国先秦法家信奉:政治就是法、术、势。阴阳家认为政治就是一门“厚黑学”。在西方政治人物的字典里政治就是争权夺利的斗争。为何这样阴暗?因为人们都相信人性是恶的。“人类是忘恩负义、朝三暮四者,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名利的贪得无厌者”。①马基亚里维利在《君主论》中把政治描述得更加赤裸裸。他要求“君主不仅要有狮子的力量,更要有狐狸的狡猾”,历史证明了“那些深知做狐狸的人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要做一个让人敬畏的人而不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因为“用金钱买来的友谊是不牢靠的,人们冒犯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较少顾虑”。②这一切都让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政治中究竟有没有道德可言?”,如果有,“道德在政治中的力量或作用究竟有多大”?籍此对自己的敌人应该怎么处理呢?是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痛打落水狗”,赶尽杀绝?还是要坚持佛家提倡的“我佛慈悲,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人常说的“今天你怎样对别人,明天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关于政治里究竟有没有道德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政治的含义和不同流派的政治观。总体上来说,政治学有现实主义政治和理想主义政治两大思想流派。现实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就是争夺和维护私人权力和利益。在这种政治观的指导下的政治行为就是对人类的血腥的野蛮的杀戮和对权力和利益的无情的争夺。生存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霍布斯所写的的“像狼和狼一样”,“人与人都处在战争和敌对的状态”。

  在现实主义政治里,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是政治活动的最终和唯一目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权力和利益而进行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权力,在英文中是power,意指影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权力观指导下对权力的争夺也是没有边界的。霍布斯说:“人们对权力的追逐是永恒的、无休止的,这种欲望只能靠主权者的最高权力才能加以控制”。他们用权力谋取个人或者集团的最大利益,用谋取得来的利益维持并不断扩大既有的权力。那些本没有权力或丧失权力的人就成了历史的殉葬品了,也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实主义政治只认准权力,盲信权力越大利益相应就越大,生存也更安全。“权力没有过错”是现实主义政治权力人心里特征的最好的描叙和写照。此外,权力和利益也只属于少数的统治集团。权力之外的人根本不被当人看待。在当今最民主的美国,在建国前一百年的时间里,黑人也只被当作3/5个人看待。

  现实主义政治信奉“强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生存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人身安全和生命保障的。譬如;刘邦称帝后诛杀了韩信;宋高宗渡江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毒死岳飞;朱元璋建业后而火烧“庆功楼”。面对这种惨痛和教训,大智若愚的人选择了激流勇退才可得以保全终生。反之,留下的人却是死于宫廷。如春秋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奠定霸业后就遁迹江湖,勤奋努力成为当时的富贾。而试图再创辉煌的伍子胥最后竟是饮剑自刎;楚汉的张良,放弃功名利禄,只选择做个留侯而得以安享晚年。而萧何是如履薄冰,韩信被诛。历史总是在演绎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的悲剧。这就是现实主义政治状态下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现实主义政治中,权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实现利益通常是不择手段。是不讲求道德、仁义或亲情等伦理价值的。权力不仅是追逐的目的,更是实现目的追逐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唐初,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逼退父亲自己登基即位成为皇帝。武则天为排除异己取幸皇帝亲手勒死自己的儿子,最终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血腥的野蛮的政治手段得到的是功成名就和辉煌伟业。相反,讲究仁义的后主李煜只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了。诗词歌赋挡不住自己沦为阶下囚。

  在现实主义政治里,保护自己的最有利武器就是权力和力量。约翰伦・道夫曾说:“你可以在羊皮纸上遍写限制的文字,然而只有权力才能限制权力”。铁血宰相俾斯麦也说:“这一天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由演说和投票决定的,而是由铁与血决定的”。因此,敌对的双方为自己的安全而无限的追求更大的超过对方的权力。彼此陷入了追逐权力的恶性循环。追求更大范围的权力成了永不止境。这样人与人关系也变得更加不信任,社会也变得更加不安全。最后矛盾越来越大后战争也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总之,在现实主义政治中,只有权力和利益。没有朋友、亲人和信义等伦理价值。对待敌人不是采取佛法倡导的以慈悲为怀,宽宏大量。而是要斩草除根,免留后患。权力人时刻警惕着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恩恩怨怨,警惕着法王和教皇的河东与河西。“今天我不是你的刀下鬼,明天你就是我的阶下囚”。

  但是,人类社会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和演进的,遵循着一条是由野蛮到文明、由血腥到人性的发展历程。由此,现实主义政治也必然发展到理想主义政治。

  所谓理想主义政治,即这种政治的运行更加注重权力的掌握和控制,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和谐、均衡等政治学的关怀。

  具体来说,理想主义政治也强调权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但同时更加重视政治权利概念。权利,英文里是rights,简单的是指价值的回报,是与义务相对应的政治法律概念,包括生命权、选择权、发展权、教育权等等。与现实主义政治的权力归属社会政治精英不同,理想主义的权利更为普通民众服务,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密切相关。在现实主义政治中,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是没有区别的甚至是混为一团,都为统治者独自享用的专权。但是,理想主义政治生活里,统治者在享有政治权力的同时必须放弃一些享有的政治权利,比如隐私权、肖像权等。普通民众在放弃一些政治权力的同时享有了更多的政治权利。理想主义政治也就是围绕着政治权利概念展开进行的。

  理想主义政治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现实主义政治观认为权力是实现安全的保障,权力越大安全越有保证。因此追求无限的权力以保障自己的绝对安全也成了现实主义政治追求的目标。理想主义政治重视发挥法律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主张用法律维护安全从而限制权力的恶性膨胀。所以,在理想主义政治里我们讲究的是法制和法治。法制,即法律和制度。法制强调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备,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建设一个知法、守法和用法的社会。法治,即法律治理,用法治理国家和社会。树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让法律成为社会的最高裁判。譬如,官员选举制、任期制、问责制、宪政制等等。这些法律制度不仅限制了现实主义政治中“人治”的恶性弊端,更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维护了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

  与现实主义政治权力观相连的是社会等级制。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区别人与人尊贵卑贱的标准。在美国早期,妇女没有投票权,黑人只被看作3/5个白人,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而理想主义政治更讲究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政治是一门权术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不讲求道德价值。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维护私人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因此现实主义政治被人们冠“厚黑学”之称。与此相反,理想主义政治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民主、法律等道德价值。在当今民主政治里,政治学的价值判断不等于道德判断,高道德的人不意味着就有高超的政治艺术。高超的政治艺术也并不意味着政治人的道德水平就高,仍有好心人办坏事和低道德素质但却成大事的例子。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人们评价他道德水平很低,但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则留下浓重的一笔。相反,卡特的道德水平很高,更是获得“诺贝尔人权奖”,但政绩平平,一届而下。同时,还有人打着道德的旗号行不道德之实。但今天的政治,除了追逐现实主义政治的权力和利益外,必须有理想主义政治倡导的高层次的道德关怀,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和道德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政治也是要讲求道德的,道德也是政治必有的价值关怀。

  注释:

  ①②[意]马基雅维利著.徐继业译.君主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著.李洪润等译.政治哲学史.法律出版社.2009.

  [3][美]乔治・萨拜因著,托马斯・索尔森修订.政治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

  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篇二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

  摘 要 权术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致力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大致形成了两大阵营,大多数人都崇德贬术,但也出现了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的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他提出“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利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无道德”论的分析,提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对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的政治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政治权术 政治道德 《君主论》 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薛颖,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281-02

  “一般认为,政治权术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位、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而所谓政治道德,则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的合理、合宜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现实与政治理想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双方可以通过协调实现两者的融合,没有一种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结合是适用于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两者的合理组合。

  一、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两大阵营

  (一)崇德贬术

  孔子《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它的意思就是说要采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斗七星一样,处于它的位置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中国的儒学认为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将国家的统治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从而建立一种伦理制度模式取代政治权威。崇德贬术之道只是孔子对理想政治的追求,然而,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之下,政治的理想是一种内心的愿景,而现实的政治才是思考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忙于吞并土地,掠夺资源,小国则求自保,所有的国家都致力于整顿军事,整饬法令。孔子所谓“仁”的思想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注定不被君王所采纳。而韩非子“以法治国”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得到了君王的认可,这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对理论与方法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政治道德在国家统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背景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政治无道德

  无可否认,马基雅维利将权力作为其统治的中心。他继承了中世纪流行的关于“目的修正手段”的理论,认为只要目的适当,可以不问手段如何,只要能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是正确的。他认为君主应该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狸则不能抵御豺狼”,所以“她必须是一直能够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斗争不能受到道德的约束,在必要时可以抛弃道德。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受人爱戴与令人畏惧二者兼备,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在不能双赢的局面之下,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通过利益的权衡,最终以政治权术为中心,即为了达到政治功利目的,可以以术弃德。马基雅维利背弃了古典哲学政治必须服从道德这一基本的命题,而主张德行服从于政治,使得政治脱离了道德。

  以上两大阵营从不同方向得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对立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又可以发现,理论的成功与否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联,顺应历史潮流的理论更能得到国家统治者的认可。

  (三)政治权术与道德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以上两位思想大师从不同角度陈述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对立关系,儒家把权术看作是违反道德的邪恶,而马基雅维利把权术的性质看作是恶的。权术在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权术除了可以扩张权力,也可以保卫和巩固自身的利益,其性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政治局面。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相互依赖的,“权术属于智能的范围,道德是人际关系的应然道义,因此,道德对权术必然有其善恶正邪之约制。不仅如此,道德还能够促进智慧与权术的增长。一个官吏如有爱护百姓之德,就会处处为百姓着想,从而激发出许多聪明才智以及正确使用权力的权术,以造福百姓。”政治权术与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对立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马基雅维利探讨了残忍的问题,他认为君主为了臣民的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的残忍对于那些劫掠,强杀的行为其实仁慈多了。因为使百姓团结一致,形成群体力量才能够抵御外来的侵略,保卫国家的安全,这样相对于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来说应该是另一种的仁慈。所以,君主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应顾虑对自己残暴的谴责,而是为了赢得百姓的畏惧使得国家中的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切塞雷・博尔假被人认为是残忍的,他却利用他的残忍给罗马尼亚人带来了秩序,使得国家和平、统一。”

  同时,马基雅维利告诫君主说,君主虽不必具备各种美德并认真遵行,但君主必须在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要让人们认为他是仁慈、忠诚、慷慨的,使民众对其心悦诚服,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否则,君主将会被人轻视鄙薄,遭致危险与谴责。

  16世纪的意大利,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也十分脆弱,加上外部周边国家的频繁侵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基雅维利才迫不得已作出了“政治中心论“,但是我们仍可以发现很多权术中的道德,他深知群众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由于民众的拥护而成为君王的话,他应该同民众保持友好关系,因为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免于受压迫。如果一个人凭借贵族的拥护而成为君王的话,那么他应该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设法争取得到民众的支持。”除此而外,马基雅维利还论述了君主应该亲贤臣远小人,征求身边别人的建议。“君主的贤明未必出自良好的忠言;而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何人,必然出自贤明的君主”。   总之,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是有差别,又有联系和一致性。我们要根据环境因素的限制,对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作出合理的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样不仅能够获得臣民的拥护,有利于国家的团结,而且对政治的维护与巩固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的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建设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选择。依照现阶段我国所处的背景环境,根据《君主论》给予的启示,从而给出我国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背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整体小康并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但是在当前经济高度发达,国际环境稳定的大背景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诱惑,道德缺失已然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政府公务活动中,政府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如何行使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权术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政治道德的形成。

  (二)国家的政治权术、政治道德的建设

  1.审视自身,让百姓信赖。马基雅维利提出:“占领者在掠夺一个国家以后,必须清醒地将自己对公民所做过的暴行审度一下,并尽可能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防微杜渐,以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重复暴行。”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百姓对政府的工作存在诸多的疑问,疑问像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但是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导致近年来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激增,社会稳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国属于外生性现代化国家,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发展问题是必不可免的,但是政府应该尽量减少问题出现的几率,而不是通过增加维稳支出,依靠压迫性的方式来解决本应该从自身方面来寻找原因的问题,威胁压迫只会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问题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政府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首先要同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让民众参与到政策制定和决策中来。其次要尽可能的满足百姓的需求,他愿意融入一个社会,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是因为他想借助群体力量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只有让人民所追求、寄托的东西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但是在满足公民需要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节制性。就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的:人的需要是分等级的,一旦某一层次需要达成,那么就不在拥有吸引力。因此,国家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循序渐进,让百姓能够品尝获得的快乐。

  2.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休谟认为“理性没有主动力,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他将理性对于道德的作用最小化。认为“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原始的事实或实在,本身圆满自足,并不参照其他的情感、意志或行为,因此是无法断定真、伪的”。休谟推断出,”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的,因而与理性无关,而道德的性质在于内心(动机),以外界行为作为标志。”

  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而行政人员作为政府意志的执行者,其在服务社会公众的同时,又有自己联系的地区,个人和团体,在众多角色中,必然产生冲突问题,导致行政人员道德的失范。作为国家的行政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符合各项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的需要。同时,要树立一个终于职守,勤政为民的典型形象。行政人员道德规范是现今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提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因此政府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正确引导促发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3.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合理结合的缺陷。实现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合理融合,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即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合理融合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模式,在实际中很难把握,如果过于注重权术,则会导致人们内心道德的缺失,形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诚实正直的丧失。而过于注重道德则对于国家的统治的维护,国际关系的形势产生威胁。如何真正实现因情景来选择合理的组合方式,仍需要我们的近一步探索以形成确定的标准体系。除此之外,外物环境的多样性,要能及时、准确的依据环境因素做出合理的调整,这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政府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准确的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马基雅维利著.徐继业译.君王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肖群忠.论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齐鲁学刊.1996.

  [3]休谟.人性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看了“道德和政治论文集试读”的人还看:
1.道德和政治论文集
2.政治论文基本格式

3.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4.高中政治学术论文

 

5.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